大老遠從台灣到英國,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學習和適應,也看過、或聽說許多文化差異的例子。剛好我讀的是「專業語文與跨文化研究 (MA Professional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然後很幸運碰到很多人很好的英國朋友,跟我解釋了很多英國的文化,雖然我還是有很多事情霧煞煞,但還是希望能就我目前的了解,對英國文化作一些介紹。
很多台灣人對英國人的印象之一就是「有禮貌」,但是台灣人不一定知道要怎樣才能達到英國人有禮貌的標準,也不知道禮貌在英國文化裡的意義是什麼。其中,就以「請」和 Please 的差異最為明顯。
在台灣,點餐的用句不需要太過正式,通常只要「老闆一碗魯肉飯」就可以了,到好一點的餐廳也是「我要點….」,如果說「請給我一份排骨便當」會非常奇怪,甚至有點卑微的感覺。
但是在英國,請人做任何事情都要說 please。
“May I have a cup of coffee, please?”
“One ticket to Leeds, please.”
有時候句子本身禮數就很完整的話,沒有 please 也沒有關係。
“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o to the train station?”
有一個英文老師甚至自嘲說:「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就是很喜歡把句子拉的越長越好!」
有個朋友分享,他的英國老師說,英國的父母會教小孩一個 Magic Word -- "PLEASE!" 從小訓練,如果小孩不說 please,爸爸媽媽就不會理他!
甚至某次在朋友家的派對中,男主人跟大家坐在地上彈吉他唱歌,已經喝到半醉了,跟廚房裡的朋友講話時依然說:“Two bottles of beer from the fridge, please!” 派對很吵雜,這句話對廚房講了兩次,兩次都有加 please,請不要懷疑,他真的已經喝醉了!但是這個禮貌已經習慣成自然了!
有一次看到一個英國家庭在餐廳等待位子,小女孩跟爸爸說 “Daddy can you please give me my bag?”,聽到時讓我不禁莞爾,我在家中大概只會說「爸爸我的包包!」這樣吧!
很多時後,因為不熟悉英文用法,加上習慣了台灣人的高效率,在英國的確會很受不了常常要排隊等待(有時候真的會抓狂!),有些台灣朋友在終於到櫃台前的時候,就會忘記,或者煩躁到不想說please,而把整句話說得非常直接簡短。雖然英國大部分情況都不需要給小費,但是他們相當注重對服務人員的態度,這樣會讓他們感覺不受尊重。
剛來英國第一個月時,有個朋友在酒吧等很久才輪到他點酒 (酒吧的排隊也是很奇妙的文化),他說 “A bottle of Heineken” 結果那位酒保就用非常誇張的語氣說 “Pleeeeease”
當他終於拿到啤酒走回來,委屈的跟我們講這段遭遇時,我們當下都認為這是歧視亞洲人。之後才發現這是因為英國人對禮貌的重視。雖然這個酒保的反應的確是很沒禮貌,但他這麼作也不是針對這位朋友的亞洲背景,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得到服務業該有的尊重,就算只是一個酒保也一樣。
講了這麼多,感覺好像英國人講話一定要照模版一樣。但是一切都是有例外的!
我在朋友家參加派對時,因為從小被教育的習慣,拿什麼東西都要先問主人一聲。結果之後發現女主人對我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我走進廚房問他 “Can I have some beer?” 後來發現,因為這場 home party 邀的都是熟人,所以主人對客人放心、客人也真的「當自己家」,什麼都自己來!所以這種情況之下,想喝就自己拿一罐吧,或者拿兩罐請別人一起喝!
補充一點,我終於問了那天的主人,為什麼他請別人拿啤酒要說 Please,而我先問過才拿啤酒,就是太多禮?
他說:「就像我媽媽說的,禮多人不怪!只要你是我的客人,我家就是你家,冰箱裡的東西你都可以自己拿,不用問;但當時我坐在地上彈彈唱唱,懶的站起來去拿酒,如果要別人幫我拿,但沒有說請的話,別人是可以拒絕的!他們可以說『不要,你自己去拿!』所以我一定要說 please!」
很多人都覺得英國人很冷漠,這方面我個人認為不用把英國人全部都想的跟石頭一樣。
也許我真的比較幸運碰到的幾乎都是好人,有些人就算講話很冷淡,我有事情麻煩他們時,他們還是不吝於幫助我。
所以我認為,不需要把英文中的禮數像中文的「請」一樣看的那麼正式,只要句子裡很自然的加個 Please,他們聽的順耳,自然不會有太多的麻煩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