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著迷於歷史的故事,尤其鍾愛民初和日治時期的文化變遷,當時或因為戰爭、殖民、留學等背景,人們開始克服距離的隔閡,碰撞出各式各樣的火花。剛好有一位朋友跟我一樣對吃和文化都非常有興趣,我們不定期會一起吃特色餐廳,與其說是品嘗美食,更像是抱持著慎重的心情去體驗不同的飲食文化。
這次,我們的主題就是:歷史的滋味。
有兩間餐廳我久仰大名卻從來找不到機會去,分別是1949年成立的明星咖啡館和1934年成立的波麗路西餐。
1934年的台灣還是日本殖民地,當時的大稻埕是全台北最繁華的地帶,舶來品的集散地,趕流行的人都要去那裏挑花色最新最美的布做成款式新穎的西服洋裝,除了滿街的布料行和舶來品之外,人們也開始流行起了「西餐」。當時的西餐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其實是很不道地的,甚至可以說是很台的,但中西合璧的呈現方法也表現出早期外來文化引進台灣時所做的微妙調整。波麗路不只菜色新穎,甚至重金聘請名家設計裝潢,配置進口音響放著法國作曲家拉威爾所寫的西班牙圓舞曲波麗路(BOLERO),在當時是約會相親最時髦的所在,更是社會名流的藝文沙龍。
說起明星咖啡館成立的時空背景,1949年或許不能傳達出其重要性,更恰當的說法應該是民國38年。俄羅斯革命後,一位貴族輾轉流亡到上海,後來又隨著國民政府流亡到台灣,咖啡館原本開在上海,到了台灣後與幾位俄羅斯同鄉和一位英文流利的台灣小夥子共同合夥,重新開張。以當時國共的緊張情勢來說,任何和俄羅斯扯上邊的人事物都很敏感,不過蔣經國的夫人也是來自俄羅斯,常到店裡吃家鄉菜,有了蔣方良女士這位常客,明星咖啡館才安然度過那肅殺的年代。明星咖啡館不只提供在台俄羅斯人一點家鄉的味道,更給阮囊羞澀的文人雅士一個安心創作的位子。
明星咖啡館位於二二八公園旁邊,一樓是烘培坊,二樓是咖啡館,深色木頭裝潢非常典雅,靠窗的沙發座非常浪漫。菜單有很多種套餐可以選擇,我們點了一個明星經典海陸套餐和一個俄羅斯魚凍套餐,套餐的附湯是非常老派的濃湯,我們升級一碗為羅宋湯。台灣的羅宋湯大部分以番茄蔬菜和牛肉為主,但明星咖啡館是道地的俄羅斯版本,羅宋湯裡還有許多甜菜根,讓湯的顏色更紅,隨湯附上一碟酸奶,加進去之後湯由原本的酸甜變得更加柔順濃郁,是不同的滋味。海陸套餐非常豪華,明蝦和干貝都很鮮美。俄羅斯魚凍是蔣方良女士的私房料理,我原本對冷冰冰的食物興致缺缺,朋友堅持下我才吃了一塊,相較牛排味道自然是淡了些,但細細品嘗味道還是很好的,而且魚凍的份量也是相當扎實。除了餐點之外,明星的酒單也是十足俄羅斯本色,除了葡萄酒之外,其他全都是各式伏特加和伏特加調酒,而且價格比果汁還便宜!甜點是蛋糕和俄羅斯軟糖,我們加點了冰淇淋和熱紅茶,是完美的句點。
波麗路西餐有兩家,彼此就在旁邊而已,其實都是正宗,只是兄弟分家,我們吃的是本店,但想必隔壁的分店應該也差不到哪去。比起明星咖啡館的沉靜,波麗路熱鬧許多,即便我們有定位,到了現場服務生才趕緊幫我們找位子,帶到二樓就座後我難掩失望,幸好開始上菜後不久有空桌才幫我們換到樓下,這才坐到傳說中的相親沙發座。我們點了兩個特選套餐,主餐是牛小排和德國豬腳,另外單點紅燉牛舌和起司焗明蝦。從沙拉開始就是奇妙的西餐體驗,沙拉居然是生菜絲配水蜜桃罐頭,濃湯跟明星一樣是老派的味道,牛舌比牛排還要厚,燉的非常好吃,搭配芥末醬味道非常好,起司焗明蝦更是經典菜色,讓我想起安心亞飾演的傅培梅。主餐才是文化衝擊的重頭戲,德國豬腳居然是搭配台式酸菜、蒜片醬油和此生見過最細的薯條,神奇的是豬腳沾醬油其實也是不錯的,我們一口沾醬油、一口沾牛舌的芥末醬,兩個都很搭。牛小排肉質很嫩,原本是黑胡椒醬,但我們拿了桌上的醋來搭,居然也是好吃的!餐後是鳳梨口味的杏仁豆腐和西瓜配咖啡或紅茶。
整體來說,我比較喜歡明星咖啡館的用餐體驗,從深色木質裝潢、只夠兩人對座的窗邊沙發桌到俄羅斯味十足的餐點和調酒,整個空間就像時空膠囊,浪漫的復古情懷讓人意猶未盡。波麗路可以品嘗台灣早期的西餐呈現方式,二樓還有旗袍可以體驗復古情調。波麗路和明星雖然時代不同,一個是日治時期一個是隨著國民政府遷台,但都曾風光一時,締造無數風雅佳話,如今的台灣早已異國料理滿街是,但這兩間依然屹立,保有當年的風華。
【明星咖啡館】
台北市中正區武昌街一段5號 (二二八公園旁,捷運台大醫院站)
【波麗路西餐】
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14號 (大稻埕,捷運北門站)